独山县三棒村精品水果产业照亮小康路天眼

2025/8/1 来源:不详

“这果子真甜,像灌了蜜糖一样!”11月8日,独山县麻尾镇三棒村蜂蜜脐橙种植基地举行了盛大开园仪式,为首批试种成功的蜂蜜脐橙开展宣传推介活动。   据三棒村党总支书记罗洪文介绍,近年来,三棒村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优化扶贫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探索扶贫产业发展新路,尝试引进贵州丰蜜脐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泉林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落地实施蜂蜜脐橙种植项目,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产业坝区里建起了共计亩的两个蜂蜜脐橙种植基地,致力于生态精品水果品牌的培育和打造,并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产业分红、技术培训、示范种植”等形式带动群众增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   瞄准高效农业、生态产业和精品水果发展方向,三棒村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推进落实政策支持,有效整合发展要素,不断优化产业体系,努力培育生态品牌,开拓出了一条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的助民增收路,为确保高质量、打赢收官战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深山有果初长“橙”   “首批蜂蜜脐橙的成功推出,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服务地方发展的底气,激发了我们助民增收致富的信心!”贵州泉林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莫邦金说。近年来,该公司在麻尾镇先后发展了1.4万余亩蜂蜜脐橙种植,最早挂果并试产成功的正是位于三棒村的亩种植基地。基地种植的是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天隆蜂蜜脐橙,被人们称为橙中极品,成熟早、品相好、产量大、糖度高,甘美多汁,香甜诱人,富含维生素C,极具营养价值。开园当天,来自上海的一家公司就与基地签定了供销协议,为山乡深处的“三棒脐橙”打开了出山通道。   据了解,今年蜂蜜脐橙初次挂果就实现了斤左右的亩产量,明年起将全部进入丰产期,挂果量可稳定在斤到1斤左右。龙头企业在获得丰厚回报的同时,也将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加持续稳定的辐射带动效应。近年来,该项目已对全村余户余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全覆盖,带动周边余名村民参与务工,月均支付劳务10万余元。“几年前这个地方种的全是稻子和玉米,辛苦不说,收入还很薄!”开园当天,来自田坝组的村民刘朝芬一边采摘果子,一边说,“村里引进蜂蜜脐橙种植后,家里10多亩田土流转出去,到基地里务工,每天能有块左右进账,再加上每年多块钱土地流转费,收入翻了好几番,去年顺利脱了贫,生活越过越好。”   精品水果拓宽脱贫致富路   田坝组不远的新街组,莽莽峰丛间,阵阵清风里,铺展着另一个千亩大坝。这里是三棒村的另一个精品水果种植基地,几十个工人正在抓紧进行冬季管护,一派繁忙景象。   “这是我们种出来的砂糖橘,光听这名字就甜得很哩。”来自基地附近普上组的村民陆明枝停下手中的活,指着面前的一片葱绿笑盈盈地说。   陆明枝在这个种植基地干了三年多的活了,栽苗、除草、施肥、修枝、剪叶,她样样溜溜熟,完全是个老把式了,也对这个基地充满了感情。前些年,丈夫长年卧病在床,全靠她一把手干农活养家,日子过得十分清苦。年,村里发展起了砂糖橘种植后,她把家里的稻田和自留地共10余亩全都流转出来,每年多块钱流转费,加上她在基地里务工每天80至元工资,收入逐年增加,于年脱了贫,开始了好日子。陆明枝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种稻米种苞谷收入低,农活越干心里越苦,现在村里种起了砂糖橘,不仅有土地流转费,我还能在这里务工挣钱,真的是越干越觉得心里甜。”独山县伟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这个种植基地的运营主体,长期经营砂糖橘产业,有着较为成熟的种植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渠道和营销平台。年5月,“伟达农业”对三棒村气候水质、土壤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研判后,落地建设了亩种植基地,覆盖贫困户余户余人,年均支付劳务费万元左右。历经三年精心管护,今年年底将实现初步挂果万斤左右,再过两年即可全面丰产,届时可实现余万斤年产量。公司总经理李时琴信心满满地说:“好地方出好果子,砂糖橘作为一种精品水果,可通过我们公司的营销平台直达广州、香港等高端市场,销路根本不用愁。”   来自房寨组的贫困户黎德金,这些年一直在砂糖橘种植基地从事劳务管理,靠着这份稳定的收入摘掉了穷帽子。这期间,黎德金学到了种植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在了解到公司可通过无偿种植指导和回购包销果子等形式带动大家参与种植时,他果断地在自家田地种上了砂糖橘,由2亩多发展到了10来亩。目前,周边村寨像黎德金这样的砂糖橘种植户已有七八家。村党总支书记罗洪文说:“我们将依托龙头企业和种植基地,加大技术指导,推进政策扶持,鼓励群众参与种植,不断扩大发展规模,有效提升发展质量,努力将砂糖橘培育成为我们村的又一个特色优势产业。”     当前,蜂蜜脐橙和砂糖橘两大产业正深刻地改变着三棒村的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蜂蜜脐橙和砂糖橘为主打、以菜苔和板蓝根为补充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长短结合,交织并进,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单位产出率,特别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大龄劳动力、不能外出务工人员、边缘易致贫户劳动力的就近就业问题,为乡亲们开拓增收致富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江婷婷通讯员李启发编辑管云编审王淑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10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