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翻两番鹤龙街助力两个对口帮扶村摘掉

2023/3/22 来源:不详

位于清远英德市最东边的青塘镇青南村和建新村,年被列为广东省定重点贫困村。4年前,鹤龙街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到青南村和建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经鹤龙街“输血+造血”,如今,青南村和建新村实现了%全面脱贫,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双双迈向幸福小康生活。

集体经济从无到有,贫困户“钱袋子”鼓起来

金秋十月,鹤龙街道办事处负责人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一道来到了青南村和建新村。此次他们带来的是产业帮扶的新方案。

鹤龙街此次次穿针引线,是希望通过引进批发市场,借助农业专家的指导和专业市场的采购力量,打通技术和市场两个核心要素,在青南村和建新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经济效益高的果蔬大规模专业化种植,借此实现农户和集体收入提升、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推进乡村振兴等多重目标,实现农户、村集体、政府、企业多赢格局。

这一新合作方式引起了镇、村、市场等的兴致,多方开启了进一步调研和洽谈。此番“输血”若开启,将是脱贫攻坚战的又一次“活血”,也是让贫困村集体经济活起来的关键一举。

而这并不是鹤龙街开启的

唯一“输血”之举

▼▼▼

自年开始,鹤龙街就为这两个村投入专项资金逾万元,分3期建设了光伏发电站。光伏电站所生产的电能,以工业电价供应给南方电网公司,所产生收益全部由村集体分配给贫困户,每年可为每户有劳动力贫困户增收元左右。

自年以来,鹤龙街累计分别为青南村、建新村,投入扶贫资金万元、万元,入股到当地优质实体企业,并在入股企业中按不低于10%的年利率收取固定收益,所得分红每年由村分配给贫困户。

此项收入为有劳动力贫困户每人每年带来0多元增收,为青南村和建新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

农业是贫困村的支柱,为扶持当地农业产业,鹤龙街通过发放生产资料、扶持产业带头人等方式,累计投入近百万元购买鸡苗、饲料,分批免费派发给贫困户分散养殖,所得收益归贫困户所有。按清远鸡每只市场价平均售价元计算,直接为每户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元到元不等。

刘贤细是建新村的砂糖橘种植户,承包种植了50亩砂糖橘,年产量近4万多斤,每年农药化肥成本近7万元。对刘贤细来说,2元每斤的价格是他的成本价,价格波动加上天气影响,让他曾亏掉近10万元,因其全家六口人只有他们夫妻有劳动力,3个小孩还在读书,全靠借亲戚朋友的钱,才能维持果园的运转。

当地扶贫干部知悉刘贤细的困难后,今年积极帮他争取到了40包化肥和5箱农药的生产资料帮扶,价值近一万元,极大地减轻了果园的生产成本压力。同时,扶贫干部还发动鹤龙街机关干部、村社、商会和企业等,积极购买砂糖橘,帮助其解决销路问题。

在建新村,像刘贤细一样收到农药、化肥、种子的农户还有很多。今年以来,建新村累计为农户发放了价值6万元的农业生产资料。

民生项目遍地开花,笑容“爬”上村民的脸庞

小康不小康,设施算一桩。

此前,青南村、建新村的主次干道,一到晚上就伸手不见五指,给村民夜间办事、出行带来了不便,安装路灯成了村民的迫切心愿。鹤龙街对口帮扶干部知悉情况后,协调投入各级扶贫资金.26万元,为两个村的主次干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基本实现全覆盖。

太阳能路灯

路灯照亮了夜行的道路,服务中心则带来了办事娱乐的便利。去年,驻村工作队从鹤龙街申请到资金35万元,对青南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打造了一个集群众政务办事大厅、群众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党员教育区、阅读区、儿童活动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党建服务活动阵地。

青南村党群服务中心

青南村和建新村还分别和鹤龙街鹤边联社和黄边联社开展党建共建,双方在党建、产业项目、精准扶贫方面展开合作。今年,鹤边联社和黄边联社各投入10万元,扶助这两个村改善民生。

除此之外,各项民生项目遍地开花,包括篮球场建设、危房改造,为部分没有经济能力的贫困户安装门窗、水电、遮雨棚,建设自来水工程和农田水利设施等。

青南村和建新村有4所小学,一直以来,学校操场都是泥土地,杂草丛生。自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先后协调投入近百万元,对4所学校进行改造,对操场进行硬底化改造,并安装崭新的篮球架、铺设彩色跑道、划定排球场、安装围墙等。

建新小学

帮扶还落到了贫困学子上。年以来,鹤龙街会同鹤龙商会、爱心企业和狮子会,每年给予30多名贫困学生每人0元到元的扶贫助学金;广州市妆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动联系该街扶贫办,为建新小学义捐份文体器材和书籍;鹤龙街发起“微心愿”活动,机关干部、联社“两委”干部每人给每个结对帮扶贫困户捐助元,部分用于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品,保障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扶贫工作的重心。据介绍,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鹤龙街驻村扶贫工作队共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人次、转移就近就业培训人次,帮助贫困人口转移到珠三角和清远市就业人,帮助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人。

在鹤龙街“输血+造血”的助力下,青南村、建新村的集体经济正在攀升,两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和元,分别提升到.80元和元,实现了%全面脱贫。

陈淑娴

通讯员供图阳雄志

通讯员

吴一癸

编辑

刘威达

编审

罗盛光温穗章

审核

刘海裕

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点分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3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