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大邓子牛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4/9/3 来源:不详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s://m-mip.39.net/pf/mipso_6359009.html

年2月26日,由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农本咨询、iFresh亚果会和湖南省果品协会、红星全球农批中心联合主办的“果业高质量发展公益巡讲·湖南站暨湘果大讲坛”在湖南红星全球农批中心开讲。中国柑桔学会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邓子牛做了《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主题演讲。本文依据录音整理,有删减。

一、柑橘产业呈现三大特征

1.总量超饱和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柑橘主产国,柑橘是中国第一大水果,年全国柑橘产量达到了多万吨,近十年来增长了78%。

这是个什么概念?

全世界多个国家生产的1.58亿吨柑橘,中国就占了30%,全国14亿人人均柑橘占有量32公斤,远超世界平均水平12公斤,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量。

这种情况下,我国柑橘产量仍在高速增长。从到万吨,我们花了六年时间,再从到万吨,我们只花了两年时间。年少数主产省有些减产,但全国产量总体上持平,今年预计产量在多万吨。

同时,我国柑橘的产区比较集中。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种植柑橘,但集中生产也就11个(广西、湖南、湖北、广东、四川、江西、福建、重庆、浙江、云南、贵州),这11个产区占了全国柑橘总产量的96%。其中,湖南省排第二位。广西柑橘生产遥遥领先,预计今年将接近万吨,仅次于巴西全国产量,在国际上超过了很多国家全国的产量。

2.季节性过剩突出

这几年,柑橘品种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市场上已有非常多的品种,但归纳起来,还是相对比较集中。

现在,通过品种熟期和生态条件搭配,柑橘露地栽培全年有11个月的成熟期,而中晚熟比例偏大,10-12月份成熟的占比超60%,1-3月占30%左右,4-9月占10%。因此,我国柑橘销售季集中在11月到次年2、3月份。湖南柑橘销售季节主要是10-12月。

3.主要品种过剩明显

有些品种栽培量过多,从主要的栽培品种来看,年产1万吨的品种67个,10万吨的品种30个,万吨的品种9个(砂糖橘、南丰蜜橘、椪柑、早熟温州蜜柑、中熟温州蜜柑、纽荷尔脐橙、琯溪蜜柚、沙田柚、沃柑)。有些品种大家也非常熟悉,拿沃柑来说,年开始发展到现在,产量已经在-万吨。

一个品种到底该发展多大规模由市场决定。有些品种超过万吨之后基本上滞销。一个品种只有1万吨、10万吨的时候,还有很好的价格优势,但超过峰值,市场就走下坡路,甚至到最后都没有价格竞争力了。蜜桔在全国曾经达到过年产一千多万吨,现在还有八九百万吨,但是它的价格两极化。

从种植面积来看,蜜桔还有万亩,椪柑现在不到万亩,沙糖桔也在下降,南丰蜜橘到现在可能只有不到万亩,沃柑可能达到万亩,其他的杂柑多万亩,脐橙万亩,冰糖橙多万亩,蜜柚多万亩,但现在在急剧下降。

柑橘占湖南果业的80%,在湖南千亿水果产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省柑橘情况跟全国步伐同步,稳步上升,增长速度比全国第一柑橘大省广西慢。

广西柑橘从年以后基本是跳跃式发展,一下突破了年产0万吨。湖南柑橘现在还是比较稳,从年产多万吨增长到了多万吨,主要品种是温州蜜桔、椪柑、冰糖橙、脐橙,还有少量柚子。前四大品种的成熟期主要都在11-12月份,少量的蜜橘在10月份成熟。

二、柑橘产业问题突出

1.盲目跟风,乱引品种

这是目前柑橘产业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

一种是把一个品种拿过来然后改个名字多卖一点苗木钱。比如前几年的“四季红橘”“东方红橘”“美国糖橘”等其实是同一个品种,等老百姓买苗子种下来,结果时销售就很难。

另一种是,看别的地方种植很挣钱,就不管这个品种是否适合本地种植,盲目引种过来,只管先种下去,不考虑最终实际结果,就像沃柑、沙糖桔。在上个十年,沙糖桔对湖南影响打击特别大,只有少数的果农坚持下来了。接下来是沃柑、丑柑,到现在还在扩种。

还有,就是无限扩张。一个新品种来了,不知道到底可以栽多少,无节制扩张,不良栽培,造成新品种短命现象严重。像沃柑这样的优良品种,大家硬生生地把它“拉下水”了。其实传统品种也能卖出好价格,比如湖南的冰糖橙,好的也能卖到4-6元/斤,关键还是要综合考虑是否适种以及市场效益。

2.乱繁乱调,假病劣苗泛滥

一方面,品种苗木乱调,容易传播病虫害。据调查来看,现在黄龙病区域的苗木已调到了湖南全省,可能每一个地区都有黄龙病的苗木,这是一种极大的产业危险信号。同时,现在木虱北移,对湖南影响非常大。

3.匆忙栽种,建园基础低

在规模指标下,一些地方急于求成,重规模推广,但建园基础薄弱,土壤不改良,苗木质量差,技术无改进,管理粗放。

湖南现在果园面积很大,但约有一半的果园是低效的。还有一种现象是,有项目支持时就建果园,项目一结束果园就抛荒。这种现象时有发生。果园管理粗放,果品质量严重受损。

4.产销矛盾突出

国内整个柑橘市场生产多、销路窄,鲜销市场压力巨大。这是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现在都在谈加工和出口,尤其是领导很喜欢讲。但现在中国柑橘加工是个什么状况呢?橙汁加工不到10万吨,罐头加工60万吨。柑橘罐头加工全世界也就多万吨。

在多万吨的总产量下,几十万吨的加工量根本不可能解决产业的销路问题。现阶段依靠加工来解决产销基本是空谈。大家可以看到,国家也花了很多钱来搞加工,柑橘加工项目很多,但最后效益是微薄的,绝大多数没有起到作用。

再说出口。一个地区有企业做出口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柑橘这些年出口量有所上升,达到了万吨,以前都是30、40万吨。但相较于多万吨的总产量来说,多万吨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同时,我们还进口了万吨,进口趋势还在上涨。

5.商业理念淡泊,品牌市场薄弱

目前全国最大的柑橘品牌是赣南脐橙,有上百亿的产值。去年,在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促力下,湖南搞了一个“湘南脐橙”,但这个品牌有一个硬伤,它涵盖了郴州、永州、邵阳、衡阳、怀化等市,统一打造品牌比较难。“湘南脐橙”怎么打?需要各地的领导提高省级品牌意识,共同打造好“湘南脐橙”。

三、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大抓手

高质量发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利用品种、品质和季节差,突破市场饱和瓶颈

首先,有限种植,适度规模化发展。

我一直在推品种的有限种植,一个品种一定要适度规模,不能无限扩张,再好的品种过量就会“贬值”。像沃柑这样在全世界都很难得的优良品种,现在都快被“作死了”。大家是不是该反思一下?现在有些地方有些急功近利,有了好品种,希望当年就种5万亩,两三年就把规模干起来。一个品种不能栽植太多,要合理布局,否则就会出现“砂糖橘、沃柑现象”。

其次,一定要理性选择品种,适宜的才是最好的。

大多数价格卖得高的品种,主要还是因为产量少。物以稀为贵,这个很好理解。湖南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很多优良的品种没有办法在这里种,要能忍痛割爱,种能够在湖南种好的品种。现在湖南出台了柑橘品种推广目录,这是省里从实际情况出发,让专家调研以后拿出的一个适宜推广的品种目录,综合考虑了各方因素,正在全省推广。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个话说得非常好。你没有的我赶快种,种完了以后我就赚钱了。但顺境出数量,如果这个品种种植门槛很低,量很快就会被突破。而“人有我优”虽然比较难以做到,但受益期长。

此外,宁缺毋滥,坚持使用无病毒苗木。

要搞好苗木的生产和监管,从源头上防控病虫害传播,保证苗木质量,增长抗性。湖南省必须要提高黄龙病的防控意识,现在黄龙病往北移的速度很快。如果从种植之初就开始防控,还是可以防住的。

再者,走精品发展道路,以品质效益取代规模效益。

要种好果,土壤、水分、光照等也都要考虑。要重视土壤改良,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无病大苗定植,促使早结丰产;科学精准施肥,平衡养分,提升品质。坚持高标准建园,走精品果园发展道路,真正实现种植一亩、成园一亩、丰产一亩、优质一亩。这才是果园的长远发展之道。

2.要想果品质量有保障,分选分级不可少

同品种、同地区、同果园、同一棵树的果实大小、颜色、风味也可能差别很大,不能满足消费者追求品质一致的需求。因此,果实采摘后,必须要进行分级。大小重量、果皮外观、果实内质,都需要考虑。

1.0时代的分级是手工分级或滚筒式的机械分级,滚筒式分级对果实损伤太大,现在已经淘汰了。2.0时代是电子重量分级,还勉强可以,但现在采用的也逐渐少了。3.0时代的光电分级是比较理想的分级,能够视觉识别果实的颜色、瑕疵、大小、重量等。最先进的4.0设备技术,可以无损伤地进行糖酸的分级。

湖南现有一批糖酸分级的设备,但用好的比较少,因为这个设备要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今后要加速这个技术的推广。将来果商卖果的时候,说这个糖度是13-15度,那就是13-15度,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

3.要看到品牌价值,打造金字招牌

在饱和的市场下,目前要学会品牌定位,找准消费群体,针对性地开发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这个很重要,它反过来引导我们的生产。另外,要加强培育本土企业,本土企业来自于本地产区,对产区有感情,也了解情况,让他们多参与产业发展,尤其是销售环节。现在,主要还是靠外面经销商来采购,这样的销售模式对产地果品销售的内生能力,起不到长期促进作用。因此,一定要把本土企业培育好。

此外,一定要重视品牌建设,打造金字招牌。品牌带来的效益是很明显的。我在麦德龙看到,都是蜜橘,咱们的卖2.4元一斤,澳大利亚的卖11.8元一斤。当然,澳大利亚蜜橘的品质跟我们的确有差别。

咱们也有卖得很贵的橘子,比如岩鱼头蜜桔卖50元一公斤,卖了十多年了。最关键的还是品质稳定、出色,品牌赢得了消费者信赖。

湖南现在推出了“湘南脐橙”,希望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提升区域效益,打造好区域公用品牌,让湖南柑橘有更多好品牌、知名品牌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4.果园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是发展趋势

将来没有机械化的果园很可能走向死路,因为劳动力正在逐渐老去,现在果园干活的大多数是60多岁的人,这一批人干不动的时候,果园可持续性发展就很难了。现在已经出现了用工找不到人干活的现象。因此,机械化是将来发展的出路。

同时,在机械化的基础上再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是现在喊得比较响的口号,但真正要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还需要一个过程。

果园机械化,首先要把道路打通。水肥一体化不能只是做做样子,要真正用起来,给每个果园配上专用肥料,推广使用农机机械操作。

这是今天我个人的观点,谢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