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百家姓之桂姓
2023/7/26 来源:不详百家姓,桂。
桂的本义是桂花树。“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在这样烂漫的秋天,桂花悄然盛开了。不经意间,曼妙的点点花儿,一下子钻进眉间眼梢,浓郁、亲切。若是往桂花林里走上一圈,人,也香成了花。以桂为姓,与“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桂花一样,自带馥郁芬芳。
(清)李世倬《桂花月兔图》扇页
一
始祖桂奕
姓因避祸而生
古往今来,人们对桂花都有着深切的喜爱。
桂花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世纪,先秦时期古籍《山海经》就有“招摇之山多桂”的记载。在古人心目中,桂花更是美的化身,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赞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桂花也是珍贵的象征,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记载的“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献奇花异木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就可见桂花的名贵。唐、宋以后,桂花栽培开始盛行,人们更是咏桂成风,凸显桂花的名品、奇香和高洁,例如,宋代诗人吕声之的“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咏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南宋文学家杨万里的“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等,都盛赞桂花。比喻科举时代应考得中的成语“蟾宫折桂”,也是以攀折月宫(蟾宫)中的桂花,来引申为获得很大成就或很高荣誉的意思。
此外,桂花还是崇高、胜利、吉祥、友好的象征。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以相互馈赠桂花来表示亲善友好。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达爱慕之情。
桂姓始祖桂奕对桂花也格外亲近。他喜欢在桂花树下静坐和沉思。只是,当思绪飘飞,他的内心常常不能平静,尘封的往事,总是如潮水一般袭来,将他的心砸痛。他得桂姓的经历,隐藏着多少慌乱、委屈、痛苦哪。
《桂氏家乘序》和清代陈廷炜编撰的《姓氏考略》都记载了这些事。桂奕本名姬奕,是周王室后代,他的父亲姬季桢是东周时期鲁国王族的后裔,在战国末期担任秦国博士,于秦国焚书坑儒时被害。姬季桢的弟弟姬季眭为避株连,携姬季桢的四个儿子举族逃亡,将姬季桢的四个儿子更改姓名:老大姬奕改为桂奕,居住在幽州(约为现河北涿州、天津蓟县一带)为父亲姬季桢守坟;老二改为昋突,迁居济南朱虚(约为现山东临朐);老三改为炅奖,居于齐国历山(约为现山东济南千佛山);老四改为炔奘,移居河南阳城(约为现河南登封或濮阳)。后来,昋、炅、炔三姓的后世子孙都认祖归宗,改姓老大的桂氏,世代相传至今。
姬季眭在为侄儿们更名改姓时的用字上,可谓用心良苦。他喜欢桂花,其名中的“眭”在古代的读音之一为“桂”(如东汉学者高诱为《淮南子》作注时,特别在“眭然能视”后注明:“眭,读曰桂”),便以桂为首,加上昋、炅、炔三个同音字,以示同宗同源;桂与贵同音,又暗含其贵族身份以及能够回归贵族生活、拥有贵气的愿望。桂、昋、炅、炔四个姓因逃难而各奔前程,也成为桂氏家族遍布各地的原因,亦是桂姓早期表现得比较沉寂的原因。
姬季眭、桂奕应该还是庆幸这种改姓的,因为姓了桂,性命和家族才得以保全和强大。桂姓后人亦不负姬季眭、桂奕。到了宋代、明代,桂姓开始发达,尤以浙江宁波慈溪的桂氏更具光彩,使源于北方的桂氏家族成了江南的名门著姓。
贵为天人的桂花,旺了桂姓。
二
经纶满腹
江南大儒一人
为桂氏家族在浙江宁波慈溪奠基立业的,应推明朝初年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江南大儒,惟卿一人”的桂彦良。
桂彦良(年至年),名德偁,号清节,元明之际浙江宁波慈溪人。以满腹经纶名闻天下。少年慧敏,勤奋博学,元末时为乡贡进士,曾任平江路学教授,感到当下之世不可为,便东归,寄情于山水间,肆意于诗文里。当时江浙地区的反元者张士诚和方同珍等人争相聘其入幕府,他也拒绝。至明洪武六年(年),他才应征召入京,被授太子正字,在文华堂为太子以下多位青年官员讲学,以孔孟之学为本,汇聚历代治政精华,联系明代国情,解当务之急。他的教学卓有成效,两年后,他的学生中有七八人擢为行省参政、八人为按察检事、十九人出任知府,其余皆授御史。桂彦良以“有所咨问,对必以正”而著称。朱元璋也时有咨询,桂彦良所对,颇得他的赞赏,他曾直呼“老桂”而不名。
桂彦良晋升为晋王府右傅时,曾编制《格心图》献给晋王。后来王府官制变更,桂彦良改为左长史,上京朝见时,向朱元璋呈上《万世太平治安十二策》,主旨为:法天道、广地利、顺人心、养圣德、培国脉、开经筵、精选举、审刑罚、敦教化、驭戎狄、善贤俊、广咨访。朱元璋阅后大赞:“彦良所陈,通达事体,有裨治道。世谓儒者泥古不通今,若彦良可谓通儒矣。”朱元璋认为桂彦良之见,通情达理,对治理国家十分有益。他赞叹道,世人都认为学者只潜心古时的东西、对时事不甚了解,但桂彦良却可以说是精通古今的全才啊。
想来,全才桂彦良,也许就是因为姓了桂,才会如此光彩照人,这也如同桂花一样啊。桂花也是人们心中的全才。作为百药之长,桂花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煎汤、煮水,能平肝顺气、暖胃止痛、健脾补虚、静心醒神、散寒破结、清新口气,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经闭腹痛、痔疮、痢疾等症有一定疗效。
桂花酿造出来的酒,也让古人非常重视,他们觉得“饮之寿千岁”。汉代时,桂花酒就是人们用来敬神祭祖的佳品,祭祀完毕,晚辈要向长辈敬桂花酒,长辈喝下即得到了延年益寿的祝福。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在《九歌》中早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的表达,“桂浆”就是指添加桂花而酿制的美酒,“桂旗”则指车辆上用桂花装饰的旗帜。
喝桂花泡制的茶也是古人爱做的。把新鲜的或阴干的桂花,用清水轻轻漂净,撒入沸腾的开水中,看它在水中渲染、沉浸,再放入适量蜂蜜或冰糖,搅拌均匀,便是上佳茶品。这种可以美容养颜、清火明目、舒咽利喉的茶,是非常适合女子饮用的“幸福茶”。
历尽艰辛的桂姓人,终究是有福气的。桂花的馨香,也和兰花的馨香融在一起,变成唐代诗人骆宾王写在散文《上齐州张司马启》中的句子:“常山王之玉润金声,博望侯之兰薰桂馥。”兰薰桂馥成为比喻恩德流芳、历久不衰的成语,后多用以称人后嗣(子孙)昌盛、子肖孙贤。
“桂馥”一词,展现的是桂姓总体特征。
(清)桂馥《隶书》轴
三
桂开千年
馥香代有人继
若是名字叫桂馥,那就格外让人容易记住了。
清代书法家、文字训诂学家、篆刻家桂馥,就是如此。
桂馥(年至年),字未谷,一字东卉,号雩门。出身于书香世家的桂馥,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做过贡生,受家学影响,桂馥于书无所不览。他最应该令人铭记的是,多年致力于《说文解字》的考证和研究,著有《说文义证》50卷等作品。《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
桂馥与段玉裁、王筠、朱骏声一同被誉为清代“说文四大家”。段玉裁、王筠、朱骏声也都是少而好学、博览群书、研读经史、潜心说文研究的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学家。段玉裁(年至年)曾师事哲学家、思想家、考据学家、经学家戴震,长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精于校勘,他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说文解字注》30卷,另有著作《六书音韵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王筠(年至年)于道光元年(年)考中举人,道光二十四年(年)授山西省乡宁知县,代理徐沟、曲沃知县,为政勤勉清廉,他精心研究《说文解字》和段玉裁、桂馥的说文著作,即使公务繁忙,也“暇则抱一编不去手”,未尝一日废学,著有《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文字蒙求》等著作。朱骏声(年至年)十三岁受读《说文解字》,十五岁师从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钱大昕,钱大昕十分欣赏他,说:“吾衣钵之传将在子矣。”著有《说文通训定声》《传经堂文集》等著作。这些像桂花一样的人啊,安静地坚守,执着地追求,将馥郁芬芳久久传扬。
桂花更是在与他们的邂逅中,成为他们心中按捺不住的喷香的饮食欲望,以及百转千回的浪漫怀想。桂馥就在《晚学集》中记载了与桂花相处的悠静时光。他从弱冠之年补诸生、一直到三十岁,都过着读书、事亲的生活。他喜欢与同乡颜崇榘在桂花树下谈论诗法,看到前人作品与自己心意相通的,无论长短都一概抄录,并以此为乐。他还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与家人围坐在桂花树下赏秋闲话,享受与桂花有关的饮食,桂花酒、桂花茶、桂花糖糕、桂花月饼、桂花酒酿圆子羹等。他那时的生活,成了现代人心中遥远而温馨的图画。这图画几乎是每一个具有传统观念的现代人热爱的。这画中,团圆祥和的心理状态和平缓纯净的生活节奏,慢慢流淌着,仿佛从天边走来,发出清晰的声音,饱含着浓浓的诗意,应和着深深的情怀。
令人唇齿留香的桂花啊,就是这样连着古今,载着情感,牵着故乡,藏着幼时的记忆,被收进了过往的匣子,让一抹如烟月色烙上了厚厚的印记。
清可荡涤,浓可致远。那么,趁月色清辉,趁桂花绚烂,去拿来一张银质大圆盘,采集一些桂花吧。用手轻轻触碰,桂花便会哗哗啦啦地落入银盘中,于玲珑轻巧之间,令人如痴如醉。然后,一层薄桂花,一层薄砂糖,轻轻缓缓地装入洁净透明的宽大方口的玻璃瓶中。悠闲的时候,用银色小勺儿轻挑着,细细地品尝。
月亮,正慢慢地升起来。
于是,那心,是安宁的;那胃,是温暖的;那日子,是蜜甜的。(责编:沈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