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文章系列之一嘉乡嘉味品兆嘉
2023/6/4 来源:不详白癜风治疗体系 http://m.39.net/pf/a_4364585.html
林语堂言: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师,娶个日本太太,再找个法国情人。这可能是中国人对英国乡村最早的向往吧。
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在《英国乡村》一文中说:在某些国家,都市便是这个国家的繁华富庶所在,是那里文采风流典章人物的荟萃之地,而乡村则属于较为粗陋的地方。在英国,情形则刚好相反,乡间却是英国人的天然感情得以真正发挥的广阔天地。在这里他心甘情愿从城市的一切拘谨和客套之中摆脱出来,一反其平日沉默的习惯,而变得欢欣舒畅。
有人说,英国的灵魂在乡村。多少年来,英国人一直坚持认为,他们不属于自己实际居住的城市,而是属于自己并不居住的乡村,他们仍然觉得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他们憧憬着这样的画面:“绿草如茵的平原,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蜿蜒流淌的清泉,古拙威严的城堡、雕像,时隐时现的丛林绿篱,用花草精心装饰的乡间小屋……
阴霾的清晨,达西先生走出自己美丽的庄园,跨过起伏的山丘,在清晨的薄雾中走向伊丽莎白的家,对她说:我爱你!”这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里的故事情节。
而今天我也想说,理想的生活就是生活在仁寿县兆嘉乡,一个天蓝、山青、水绿的地方。
(一)
兆嘉,据传多年前此场周围有九洞十八岔,风景甚嘉,乃出达官贵人之征兆,得名兆嘉场,解放初为十八区兆曹区乡,年属陵阳区兆嘉乡,年属满井区兆嘉乡至今。
从县城往南12公里,开车20多分钟的车程的时候,你会看见一个“兆嘉欢迎您”的标牌迎面扑来,涵盖六个村,人口一万一千多人,仁寿县第一个省级生态乡镇——兆嘉,就到了。
车开在乡间公路上,绿,是兆嘉映入视觉的第一印象。
从远处看,浅丘蜿蜒,错落有致,粉砖黛瓦,红紫芳菲。户户都是绿树掩映的农家院落。屋堂院坝间,流水潺潺,房前屋后,蔬菜葱绿,瓜果飘香,真不愧是“第一生态乡村”。
跟随着乡里彭书记一行,兆嘉,涌入我们眼里的是一个绿色的家园、一个天然的王国!绿色,是因为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污染;天然,是因为这里有全县第一个有机蔬菜基地,蔬菜不使用化肥,瓜果不施农药。
含水色的绿田,供奉出“嘉乡嘉味”有机、生态、绿色的蔬菜水果。
目前,全乡已经通过仁寿县兆嘉土地流转服务有限公司向6户资金实力雄厚、有销售渠道且市场经验丰富的业主流转土地多亩,分别发展水产养殖、小家禽养殖和蔬菜、水果种植,带动流转土地辐射区范围内的农户凭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每年可增收万元以上。
(二)
在这些流转土地上,被评为仁寿县第一个一线蔬菜基地就有多亩,种植了成片的番茄、冬瓜、砂糖橘、土甘蔗、冰葡萄、篙笋、黄豆、橘子······
在一阵惊呼声中,我们看见了一垄垄密集成片的冬瓜地结满大冬瓜,而且是超大的冬瓜,一个接一个让藤条不堪重负垂在地里很是壮观。被称为“杨冬瓜”的主人也是回乡创业的典型。据说兄弟俩一个种植了一百多亩的番茄,一个种植了几十亩冬瓜。我们看见每个冬瓜藤只结一个冬瓜,所以最小的冬瓜也有三十多斤重。这些没有打过药的有机冬瓜供不应求,瓜脆汁浓的冬瓜以八九角一斤的价格远销成都等地。冬瓜藤上还嫁接了苦瓜,等到冬瓜收获完,苦瓜就悄然入场。这样既不影响彼此的生长同时也不空闲地。我们钻进冬瓜地里,好奇地摸摸、抱抱,一边的摄影师李老师忙着将镜头闪烁个不停。掏出手机发朋友圈,引来赞美声一片。
当我们还在为冬瓜番茄啧啧称奇,路边又走来被大家喊作“斗鸡公”的村民,他正忙着收山民挖来的斗鸡公,斗鸡公学名“鸡棕”,是川西南所特有的一种土生土长的野生菌类,大自然自然生产,一种很好吃的蘑菇。由于“斗鸡公”的模样,像一只正在争斗的雄鸡,故取其名为“斗鸡公”。“斗鸡公”的生长,是很奇异的,只能是在雨后一夜之间长成,无人能预知到它会出现在何处、何地?看来兆嘉还真是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呢。一问,这些一斤收成八九十元的斗鸡公已经出口国外了。看着他的笑脸,收入肯定不错。
一个村到另一个村,我们发现兆嘉村民除了蔬菜,这里的养殖以及水果都很有特色。
位于踏桥社区的盛世国泰家庭农场里,我们见到了仁寿唯一一家锦鲤养殖基地,他是回乡创业人士伍建军办的,他在踏桥承包了几百亩的土地,已种了亩的砂糖橘,养了20来亩的锦鲤,据说这些锦鲤一般都是20元一斤,珍贵的锦鲤要卖多元一条。我们撒了一把饲料,塘里立即游来一群群红色的锦鲤,波光闪闪,跳动着的锦鳞嬉闹追逐抢夺着食物,好一幅鱼跃欢腾的画面。恰似“曲沼深塘跃锦鳞,槐烟径里碧波新。此中境既无佳境,他处春应不是春。”
在兆嘉的水果种植里,金龙果业协会种植的六零杠四(60—4)脆桃就有多亩,同行的杨司机摘了几个给我们尝,咬一口香脆可口,唇齿生香,想来王母娘娘的仙桃也不过如此吧。这里11月份上市的冰葡萄也有一两百亩。几百亩的土甘蔗也比一般的甘蔗甜度高,水分足。
而安乐村三组亩的梨树更是好看,风拂大地,漫山遍野都是绿色的奔跑。成片成坡的老梨树结满了大大小小的黄金梨、丰水梨。沿着南干渠漫步,河渠路边,到处都是百年老梨树,据说就连“百年梨乡”曹家乡的人都到这里来买老梨树呢。彭书记介绍说,因为这里土壤好,是典型的油砂地,含有许多微量元素,加上水质好,每天清晨土里都浮着一层晶莹的露珠,所以这里的梨子味道特别香甜。
春天的兆嘉,山峦起伏,梨树高高低低,一棵连着一棵,一片连着一片,簇拥在一起,全部让白色浸染个透。天被染成了雪白,好像整个世界都已陶醉、醉在了梨花的美。花瓣雪盛开、飘舞……一朵一朵,一簇一簇,努力绽放,释放馨香。梨花深处,晶莹如雪,苍郁的枝干和花的莹润相映,美便有些大气,那一树的繁华和热烈便有了一种既沉郁又浪漫的气质。游人漫步于此,不为闲梦清愁所绊,不为红尘执念所累。在红尘深处,兆嘉梨园许人一种清淡如菊的心境,让人在花开花落花成果,人去人归人如宾中自然而行。让人欣赏开花的绚丽,也让人品尝果实的愉悦。
除了老梨树,樱桃也是山上的佳果,清澈的井水流入果园垄沟的嘴,田畦的口,树上的果子很快醉红了脸庞,四月份,成串的珍珠便诱惑了一个春天的味觉,让人垂涎欲滴。果子熟了,车拉肩扛,人们在路边摆摊设点,吸引着三三两两的游人购买。大车,小车,城里人的脚步在兆嘉山坡、田地、河边,冲出晚春的雀跃,将一颗颗圆润的珍珠,滑过暖暖的手心,把掌纹涂抹得五彩斑斓。那坡,那田,那沟,也就诗意了几许,大家也忙着领会了一番生态富民的禅意。
当我们走进高加村四川万象农业有限公司创建的有机水果、蔬菜示范基地时,穿着灰色衣服的梁勇正在地里跟农户讲解着柑橘栽种技术,这位毕业于四川农大,今年47岁的本土农业专家在彭州有蔬菜基地多亩,在成都有餐饮企业40多家,现在回到家乡承担起带动乡人致富的责任。说起自己的柑橘苗,精干的梁勇侃侃而谈。已经建成一期亩的柑橘基地,是从日本引进的“明日见”和“红美人”新品种嫁接到香橙上。利用其光合作用等到每条枝头产生木质化就嫁接的技术是他发明创造的。据说这种“明日见”甜度高,易剥皮,比“不知火”脆,比“清见”甜,而且耐储存、抗低温、好运输。每个果大约-克,橘红色的形状颜值也颇高,5年就可以达到丰产。而一亩地可以达到4吨的产量。创收经济多万,很是可观。
站在田边,看见一排排、一垄垄柑橘地里,一个个黄色的沾虫板和太阳能灭虫灯很是醒目,一问,才知道这是梁总推广的有机种植的措施,利用太阳能紫外线的黄光、紫光诱杀害虫,虽然没有打药,地里却没有一只红蜘蛛。一盏灯管十亩地,很好地做到了真正的有机生态农业。
除了灭虫灯,梁总还采用了先进的地灌系统,一套全自动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加上10多万的污水处理系统,让这片土地看起来高大上。而更有特色的是高效密集的天“套种”,两季黄豆一季豌豆尖。选择这两种植物是因为它们的根自带氮肥,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收入,又能保持土壤水分肥力。绿色天然的黄豆豌豆尖又是定单农业,销往他的餐饮企业和超市。这些从黑龙江引进来的黄豆豆子饱满,口感极佳。两个多月,这块地里的幼苗就能长出饱满的青豆角进入北京和上海市场,红沙豌豆尖也是香脆可口,销量更是供不应求。
采访期间,梁总电话不断,农户询问的不少,原来他即将建成二期亩的基地的同时也在致力于用“公司农户电商”的模式,带动全县的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今年二月这里还被评为“东坡味道”果蔬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未来这里会将生态农业向观光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全乡人气,持续为农户增收做努力。
这正是印证了彭书记说的兆嘉发展目标:生态农业品质高,观光农业颜值高,特色农业效益高。
有机农业产业园,以生态为凝聚力的诗句,与四季,同知同觉。
(三)
兆嘉土地把这么多的花海,果林孵出芽来,靠岸的扁舟,就有了最美的风景。
在兆嘉龙泉水库,我们看见清澈的水,被葱茏的竹子和树木围绕,一叶扁舟横卧水面。解放前,兆嘉乡水利条件差,十年九旱。这个亩的小二型水库,建于年,年竣工,比仁寿县母亲河黑龙滩建得还早。现在是村民老程在承包,我们请老程驾船带我们环游水库,坐上白色小艇,顺着轰鸣声驶进湖中,只见一群群的苍鹤与白鹭从竹林中飞来,在水面呈伞状飞翔,深吸一口负氧离子,有一种从城市恐惧里逃出的快感,素雅洁净,轻若风,悠若云,不知今夕何夕了。
环游一圈,我们恋恋不舍地下船,老程告诉我们,这个水库在年7.25洪水期间曾经冲垮了库坝,幸好乡干部及时组织大家抢险,大家齐心协力用了白天时间加固好水库,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现在新修的库坝宽敞牢固。坝上池子里养的乌龟鲢鱼吸引了我们,竟想拿起渔网当一回渔翁去打捞一番呢。
(四)
绿意中,沦陷的田园,适合归隐。
在辉煌村四组,有一座四合院老房子,看起来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屋子雕花窗户,青石地面,一把烂二胡孤零零挂在塌陷的墙壁上,让我们惊奇的是桑树做的铁环木门上,刻有一幅对联:天下几人学杜甫,天下苍生望谢安。横批:皇恩浩荡。雕刻字迹苍劲有力,这应该是出自一副很有名的对联: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以及苏轼的:“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的语句而来。这幅很有名的对联,其出处来历则一直不太清楚。古人有用名人的诗词佳句集句成联的习惯,这一副对联也是如此。百度上上联的出处目前尚不可考,但下联关于谢安却有考证。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祖谢缵,曹魏时任过长安典农中郎将(据罗振玉《芒洛冢墓遗文四编·补遗》所收“谢府君神道”);祖父谢衡,是西晋有名的儒学家,“博物多闻”,“以儒素显”,任过博士祭酒、太子少傅、散骑常侍一类的文官。父亲谢裒(一作褒),永嘉之乱时携家南渡,在东晋政府中担任过侍中、吏部尚书等要职。谢安出身于这样的名门世家,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在德行、学问、风度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修养。四岁时,谯郡的名士桓彝见到他大为赞,说:“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即王承,东晋初年名士)。”当时的宰相王导也很器重谢安,青少年时代的谢安就已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当时社会名流如刘真长、王羲之、王蒙、支遁等都对谢安有很高的评价。因此,社会上把谢安看作安民救世的人物。但谢安早年无意仕宦,朝廷公府虽屡次召辟他出来做官,都被他以身体不好为借口辞退。
升平三年,谢安的名声愈来愈大,甚至有人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唐朝时谢安的名气依然响亮,刘禹锡《奉和裴令公夜宴》:“天下苍生望不休,东山虽有但时游。从来海上仙桃树,肯逐人间风露秋?”谢安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就是明代的吴宽非常看不惯他,他给自己的《谢安游东山图》题词曰:“东山高卧如龙蟠,天下苍生望谢安。征书再下翻然起,五十不妨初作官。征西将军姓桓者,致我胡为居幕下。新亭狎视犹小儿,流汗何人面如赭。北兵百万次淮淝,别墅与客方围棋。捷书已至未终局,江上阿玄班我师。高怀磊落多长技,谁识向来游戏事。后世风流强慕之,登山也复携歌妓。”
所以下一句应当出自明朝吴宽的“天下苍生望谢安。”而吴宽又可能来自唐朝刘禹锡“天下苍生望不休,这一句。
社会上把谢安看作安民救世的人物,而杜甫,同样是忧国忧民的诗人,想想这样的深山民间,竟有这样忧国忧民思想的主人,该是何等人士?而知杜甫谢安,且巧妙借用名诗来书写自家门联又该有何等学识?
队长介绍说这家姓虞的人解放后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六姊妹有四个是大学生,而且都发展得很好,对面一家姓辜的人家也出了两个重点大学的学生,看来这老房子也是出书香门第的风水宝地了。
在兆嘉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古老的传说。
我们出了老屋,路过塔桥村的金龙桥,传说有一年涨大水,水倒流冲垮了桥墩石,河里的一条金龙就跑了,等到水流干,在河底露出一条龙的影子,所以叫金龙桥。还有一口龙王井,据说因为出现过龙,所以叫龙王井,井掩映在藤蔓之间,我们弓身进去,看见满满的井水清澈无比,听说井水从来没有少过,附近大爷正爬在树上摘李子,招呼我们随便吃,摘一个放进嘴里,一点也不涩,很甜。估计也是龙王井水浇灌的缘故吧。
而在塔桥5组,我们看见两棵奇特的黄桷树,根连在一起,树干分开,大大的树顶又轻轻相触,当地人称为“夫妻树”。据说也是一对恩爱夫妻种植的大树。村民们喜欢在树下歇息聊天,有人摆摊设点,几杯凉水,几颗糖果,赶集的人路过这里也喜欢歇上一脚,喝口水,摆谈几句。春去秋来,树越来越茂盛,树根越来越紧密,往昔热闹的场景却慢慢消失了,只有一些拴在树上祈祷的红布飘扬在风中。
地处安乐村9组的仙家坡海拔高米,是古茶道始建至青神河坝子的主要通商要道,这里崇山峻岭,树木葱茏。传说有年三伏天,烈日炎炎,路过的盐商挑着担子行至半山坡时,竟发现有一位老婆婆在树荫下,用瓦罐装着凉水给过往的商人喝水解渴,盐商在树荫下喝水歇息了片刻,起身挑着担子继续赶路,他走了几步回头再看树荫下,刚刚还在的老婆婆居然无影无踪了,身边的凉水摊也什么都没有了,盐商很是惊奇,与别的商人一说,没想到好多商人都说看见过这样的情景。后来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说是仙家看着过往的商人途径此地太辛苦,故显灵送水给商人们喝。日后人们就把此坡取名为仙家坡。
这里除了美丽的传说,还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养老院,目前有50多位老人生活在这里,这个四合院改建的敬老院是解放前国民党师长黄伯光的故居,黄伯光在解放前夕带领部队起义,将部队送往刘邓大军后就卸甲归乡,没想到回到老家后因曾经是国民党师长就被抓去枪毙了。他死后第二天刘伯承亲自签发的起义证明才送到当地,虽然证明他是起义军官,可惜人已不在了,后来其家人也在运动中被连累四散,祖居就改为养老院了。
一进养老院,老人们三三两两散步聊天,亲热地喊着彭书记,原来在去年的三月八日凌晨零点,养老院屋后的南干渠漏水,水流冲下山淹没了养老院的底楼,院长忙通知了乡领导,彭书记连夜连晚赶来组织乡村干部与派出所民警一起抢救出了全部的老人,他背出一位老大爷再进去时,不小心摔在水里打湿了全身,让老人们记忆深刻。他说这里的老人吃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吃自己养的生态猪肉,每天两荤一素,养的大肥猪从来不外卖,都是自己吃。我们走到门外,正好看见一位老人用衣服兜着刚采摘的鲜嫩辣椒,满脸笑呵呵给我们打招呼。
五
沿着山路,我们开车到了兆嘉与景贤交界的红豆娅。据说这里种植了一颗很大的红豆树而得名。红豆娅又名尖山顶,这里建了个“青外青山”农家乐,开了仁寿县首个滑翔基地。站在山顶,整个兆嘉乡净收眼底,遇上好天气还会看见云海呢。多米的山峰,我不敢去试,但看见一对对的年轻人背着滑翔伞,还不忘拿着自拍杆兴奋地吼叫狂笑,这样的高空飞翔应该是飒爽的吧。
放眼望去,山下河渠小道经过人们双脚的搓磨,车轮的碾压,早已坚硬如石,闪着光透着亮,呈现出银白的颜色,细细的如同绳一条,围着村庄来回缠绕,忽隐忽现无头尾,有风像要轻轻飘起来。
这些乡村小道多像母亲伸出的手,把兆嘉的儿女们紧紧搂抱。
当乡村变为景区,花朵就有了升华的幽香。当田园变成花园,就有了收获的喜悦。
未来,兆嘉乡将围绕打造“生态观光特色”农业模式,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一规划全乡特色产业示范片的布局,提升兆嘉生态农业的颜值和可观赏性。
兆嘉大地的生态协奏曲,必将花开不断。或许抱团去兆嘉养老,圆你的乡村梦也不是遥远的呢!
图片来于摄协李秋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