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味道,家乡各具特色的甜食小吃

2023/7/24 来源:不详

什么食物治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5898665.html

甜带给人愉悦与满足,酿造甜蜜,制作甜食,是人类美食之旅的重要篇章。大江南北,人们用各种烹饪手法制作着理解中的甜食,产生出了种种让人难忘的甜美味道。

内江蜜饯

数千年前,人类开始迷恋甘蔗产生出的味道。今天,全世界每年生产的近两亿吨糖里有大约70%来自甘蔗。

四川省内江市被称为“甜城”,拥有适宜甘蔗生长的潮湿温暖的气候环境。甘蔗按用途可分为果蔗和糖蔗。甜城99号,清甜脆爽,甜度高达12%,近几年也成为甜城人种植的热门品种。

沱江穿内江城而过,沱江两岸曾经糖坊林立,然而时过境迁,这里已经不再流行制糖,这是甜城的一份遗憾,但蜜饯却依然让这座城保留着甜蜜的滋味。

据《内江县志》介绍,一些家庭主妇将各类瓜果、蔬菜、药材放进锅内用制冰糖产生的甜水熬煮,或自己食用,或在逢年过节时款待宾朋。民间俗称“煮货”,后来也被称为“蜜饯”。到了清朝末年,独特的蜜饯制品已是声名远扬。

选果去皮再刻花塑形,水煮杀青去涩,而糖汁熬制是师傅们最拿手的技艺。糖浆的浓稠度烹煮不同瓜果的火候都关系着最终酿制的成败。让糖浆在沸腾状态下浸透果蔬,能够延缓果肉腐败的进程。糖浆与果肉互相交融渗透,其他的就需要交给时间慢慢蜜酿。

以柑橘制作而成的称为“橘红”,醇甜清香。以冬瓜蜜酿的“冬条”,脆爽清甜。这些都曾是甜城老少最喜爱的甜点。

今天,内江蜜饯虽已不再拥有往日的兴盛。但希望曾经的这份甜蜜能再次成为甜城的骄傲。

古法红糖

贵州兴义的南龙古村拥有奇幻的喀斯特地貌与气候,这里每年有超过小时的日照。居住此地的布依族人,主要种植的是糖蔗,这种甘蔗的含糖量可以高达20%以上,是优良的榨糖的原材料。

古法制糖,一种传承千年的甜美技艺。公斤甘蔗榨汁后可以熬制15公斤红糖,糖汁熬制的火候全凭熬糖人的经验把握,或许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传统技艺的诀窍。

数千次的搅动蒸发分离出糖汁中80%的水分后,糖浆才能出现。糖浆必须趁热入格,等待剩余水分蒸发而冷却凝固塑形。

早在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开始用甘蔗榨出糖汁,这是最原始的加工方式。史料记载,公元年唐太宗遣使赴印度学习制糖之法,改进制糖技艺。制糖技术得到发展,白糖、冰糖等新品种也相继出现。

古法马拉糕

每一个平凡的清晨,唤醒广东人的永远都是精准的味觉时钟。他们以精致的茶点让食物的享受和生活的感悟倾心相融,演绎出食不厌精的曼妙精彩。

时至今日,广东早茶的品类已近百种,依据传统样式开发出的新品更是无计其数,而各色甜点是茶点中的重头戏,它们有的酥脆,有的绵软,用料丰富,外形各异,但甜是这些点心共同的灵魂。

在早茶的百年流变中,不少经典的早茶食谱散佚在历史的尘埃中。古法马拉糕就是其中之一,幸好勤奋的广东人现在又重新找回了马拉糕的制作技艺。

面粉清水揉和而成的面团,经过三个小时的发酵膨胀成形。裹上红糖,打入鸡蛋,面团在蛋液中稀释成浓稠的面浆,接下来保持同样的手势翻搅15分钟。等到面筋充分融入浆液,面浆稠而不粘就可以进行二次发酵。

漫长的三个小时后,褐黄的颜色出现,代表着马拉糕已经完成基本的发酵过程。上蒸屉蒸制的时候,发酵的作用仍在继续。半个小时的时间,古法马拉糕出笼,颜色经过沉淀,浓重的深褐色从中透出。这是只有发酵真正到位的时候才能出现的色彩。

吃马拉糕要趁新鲜才能体味到到蓬松柔软的舌尖触觉,品尝到甜而不腻中略带清爽的香味。

皮蛋酥

广东的味道同样离不开广东的食材。本地腌制的酥姜和皮蛋转化为一道最能迎合广东风味的甜点——皮蛋酥。

大多数餐厅制作皮蛋酥用的是姜蓉,而有的厨师使用本地特产的酥姜。腌制过的酥姜明黄透明,千辣尽去。切成小丁,莹润的汁水渗透而出。

酥姜在有效抑制甜腻的同时,更容易与内馅的口味融合。切好的酥姜与莲蓉混合,掺入牛奶,搅拌成甜而不腻的内馅。同样是本地出产的皮蛋,质感通透,绵柔淡滑。

与蛋挞一样,皮蛋酥的外皮需要油酥与油皮的配合。猪油裹上面粉,揉和成面团做成油酥。油皮则要用到鸡蛋、糖和猪油的搭配,这是皮蛋酥外皮的味道基础。

油皮面团擀制切段,用手压成圆形,压入小团油酥包成圆团,将圆团擀成长条面皮,卷成圆卷,像叠被子一样对叠两折,再次摁压之后擀成皮蛋酥的面皮。

面皮中包入内馅,将皮蛋软心向下压入莲蓉,对折后推捏成形,收口向下放置,以免烤制中爆口。

包制好的皮蛋酥,还需要经过最后一道重要工序,在表皮刷上蛋黄提色增香,完美的品相还需要烤箱里来成就完美的风味。

25分钟以后,皮蛋酥烤制完成,金黄油润的外皮呈现出蚧爪裂纹。酥脆的表皮与香甜的内馅相得益彰。

蛋挞

如今,虾饺与叉烧包、烧卖、蛋挞一起被广东人赋予了广式早茶“四大天王”的美称,而四大天王中最令年轻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源自遥远欧洲的甜点蛋挞。

蛋挞讲究的是入口酥、脆。低筋面粉中加入白糖,打入鸡蛋拌开,清水的介入需要循序渐进,揉合搅匀中不断添加直至将面揉至纯滑所得便是清白的水面。面粉与猪油、牛油的结合揉和而成的面浆有着奶油般的色泽和质感。

随着面粉的不断扩裹入,油腻渐去,最终揉匀呈淡黄色的油面。水面之中包入油面,不停地对折、擀压,反复四折。擀成4到5毫米厚的面皮,厚薄适中,更易起酥。

经模具压制,挞皮最终呈现出颜色金黄、层次分明的质感。压入挞模,便可静待内馅的填充。蛋挞的内馅在传播的过程中演变出繁多的花样,最简单的配比组合就是水牛奶、淡奶、砂糖。将这三样按照配比在加热中不断搅拌,冷却后混入蛋黄和面粉,搅匀过筛,蛋液得以完成。

摄氏度的高温下烘焙25分钟,直到挞皮层层起酥,蛋液凝固成形,表面糖霜的褐色变为诱人的焦亮,蛋挞便大功告成了。精致圆润的挞皮香酥松脆,金黄的蛋液凝结成冻,奶香浓郁。

金溪藕丝糖

金溪地处江西省东部,位于鄱阳湖平原与武夷山脉的过渡地带,文人墨客以山水寄情。

“浒湾油面进汴梁,方河米粉去湖广,黄通冬笋满省跑,四海闻名藕丝糖。”闻名四海的藕丝糖是金溪的特色美食。

在当地,不论是耄耋老人还是髫年孩童,都曾经享受藕丝糖赋予的那难忘的甜蜜滋味。

这是一种由糯米熬制后拉长的棉糖,因外形似一团洁白细嫩的藕丝而得名。藕丝糖甜、脆、香、酥,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据《金溪县志》记载,藕丝糖最早产于明万历年间,至今有四百多年历史,相传在当时就有小贩挑着糖担,敲着小锣,走乡串村叫卖这种零食。

金溪藕丝糖的制作选用一季晚稻糯米和当地的泉水。糯米经浸泡、蒸,再与麦芽一起发酵,经滤浆后熬制饴糖。将饴糖抓拉成细丝,是藕丝糖关键的一步,也叫拉藕丝,这是最考验制作匠人的一道工序。

拉藕丝是制作藕丝糖的灵魂,千万根细如藕丝的棉糖静若轻云遮月,动如流风飘雪,颇有“香炉瀑布遥相望”的诗情画意。

最后将调制好的馅料包裹其中,就形成了余味绵长的金溪藕丝糖。

丰城冻米糖

同样是在江西,丰城人也拥有自己独享的甜蜜美味,这就是冻米糖。

对于丰城人来说,冻米糖就是儿时记忆中的味道。冻米糖又被称为“江南小切”。在丰城,冻米糖制作工艺已延续了四百余年。

据《丰城县志》记载,乾隆年间皇帝下江南时途经丰城,品尝到当地的小切后连声称赞。此后,小切便成为皇室贡品,蜚声全国,驰名东南亚,成为久负盛名的江南特产。

曾经风靡江南的冻米糖,如今逐渐成为逢年过节,亲朋好友间的馈赠佳品。所以一入秋,丰城人就开始为制作冻米糖而忙碌起来。

10月份成熟的糯米是制作冻米糖的上等原料,糯米经过淘洗、蒸煮、晾晒后,形成了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冻米子。

接下来是冻米糖最关键的炒制环节。冻米子在滚烫的油锅里瞬间变得膨化酥脆,粒粒饱满。

用9月夏末摘下的桂花熬制的糖浆是最天然的甜味剂。与炸好的冻米子充分融合,既不甜腻,亦不寡淡,凝结成块时,便要找准时机,迅速出锅。

刚出锅的冻米糖带着天然谷物的香气,饱满酥脆,香甜可口。在丰城人的记忆中,冻米糖是用心做出的家乡味,在年末的餐桌上,这些雪白的糖块预示着来年的富足与期望。

如今,冻米糖的生产大部分趋于机械化。丰城人心中最天然的味道似乎逐渐消失,变得不可复制。

6年,丰城冻米糖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舌尖的甜香味道勾连着无数丰城人的童年记忆,丰城人的幸福就是母亲手里温热微甜的糖。

象州米饼

先秦古城,百越故都。据山河之险,承地利之重,这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

米饼在象州又被称为春饼,是逢年过节时家家必备的小吃。除了自家食用和代客,亲朋好友之间也会用米饼相互馈赠,当地很多人都会制作米饼。

将象州糯米蒸熟晾干,然后下锅炒。炒米磨成米粉,然后把油和蔗糖一起熬煮成糖油,再用花生、芝麻等拌成馅料,制作米饼的食材就齐备了。

有时米饼还可以加入肉馅,味道或甜或咸,吃法也有蒸、烤、煎、炸多种方式,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口味各取所需。

传说,象州米饼的做法起源于清朝末年。当时很多平民百姓家境清贫,过年时买不起鸡鸭鱼肉,于是用当地盛产的糯米和蔗糖制作成米饼代替。

制作米饼的模具在当地被称为“饼印”。饼印花式繁多,既有福、禄、寿、喜等字样,也有花鸟虫鱼等图案,让这份民间小吃处处彰显节日的情调和意趣。

最有名的象州白石村制作的米饼表面都会被印上“小谷”二字,被称为“小谷饼”。

“小谷”是晚清学者郑献甫的别号,他的故里正是象州白石村。郑献甫自幼聪慧多才,十四岁即考中秀才,并于年即道光十五年考取进士。

由于当时朝政昏乱,科场弊端丛生,满腹才情的郑献甫曾在十年之中先后四次赴京应试,方才金榜题名。郑献甫家境贫寒。他每次离家赶考时,乡亲们都会馈赠米饼作为干粮。

象州米饼经过晾晒后可以保存数月而不变质。相传就是起源于那时。由于不满官场的黑暗,考取进士一年多后的郑献甫就辞官回乡,致力于办学兴教,先后在广西和广东十余所书院讲学,被誉为“两粤宗师”。

以“孝友廉洁、守正不阿”而名闻天下。大批岭南学子都出自他的门下,成为经纶济世的栋梁之材,为表彰郑献甫的治学功绩,朝廷特赐他五品卿衔。

至今,当地仍然以小谷饼赠送学子,期盼家乡的学子能够秉承郑献甫的遗风,学有所成,回报故里。

源自民间的米饼,让每一个象州人从中品咂出对家乡水土的回味。这种回味并非昂贵和奢侈,却能够引发亲人对游子的思念,更会唤起远行游子思归的乡愁。

仁寿芝麻糕

从四川省成都市中心沿天府大道向南约50公里就到了龙泉山脉。这道隆起的山脉中断了绵延数百里的平原,与成都隔山相对的便是仁寿县。

仁寿人逢年过节会买一份芝麻糕,象征着生活甜甜蜜蜜,节节高声。芝麻糕甜甜糯糯的味道,承载仁寿人无数的乡愁,被离开故乡的仁寿人带到了全国各地。

熬糖是制作这种美食的重要工具,沸水熬煮,掺入荤油,不断搅拌。待色泽金黄后盛出冷却就成了搅砂糖,这是制作芝麻糕的主要原料。

熬好的黑芝麻酱与面粉精确配比、搅匀,放入核桃仁压实。这种仁寿家喻户晓的小吃,糕质细腻,甜而不腻。

年年有余,甜甜蜜蜜是仁寿人朴素的生活向往。美食的变迁中,是仁寿人生活变化的点点滴滴,也是这片土地上最深厚的乡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5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