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真情助力山坡街脱贫致富再腾飞
2023/7/13 来源:不详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或许崔颢和李白都不曾想到,他们笔中的汉阳和江夏,会因一场造福百姓的脱贫攻坚再次结缘,也因一场兄弟同心的对口帮扶荣辱与共。从年受领帮扶任务以来,汉阳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在市场、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财政支付和社会扶贫网先后拨付专项资金万元,以产业帮扶、项目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金融帮扶、社会帮扶“六大帮扶”为主要内容,全力推进对口江夏区山坡街脱贫致富工作。
5年来,汉阳区换了4任书记、4任区长、12名驻村第一书记和23名工作队员,但对口帮扶的“蓝图”始终没有变,“不获扶贫全胜,决不轻言收兵”的庄严承诺没有变。如今,山坡街35个帮扶项目内外开花、硕果累累。
时值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汉阳区再度硬核发力,为巩固帮扶成果,致力乡村振兴挂上“加速档”,续写长江两岸儿女亲的最美赞歌。
产业林成了“致富树”,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阳春三月,建国村迎来了最美季节,黄色的金森女贞、紫色的红继木、绿色的小叶黄杨,成片的色块苗随风摇曳,宛似一副天然的“富春山居图”。然而5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东跨铁道西跨山,村湾被分路两边”。穿插而过的京广线和国道,把建国村硬生生分成了“两岸三地”,村民只能利用小块农田勉强维持生计。让村支书祝坤没想到的是,汉阳区不仅带来了扶持资金,还带来了脱贫的产业和政策。经化验,建国村的地形土质非常适合苗圃培育。从此,见苗补贴、基地开到哪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开辟云端销售平台……随着政策接连而至,5年时间苗圃基地从最开始不足10亩,迅速扩容到多亩,年产值也迈入百万行列。
(建国村色块苗圃项目)
“幸亏可以在苗圃上班,每天有元收入,不然一家老小日子就难过了。”50多岁的余秋香是村里的贫困户,她的丈夫患有哮喘,儿子右脚残疾,儿媳要照顾孩子,一家6口的生活都靠余秋香一人承担。自从到苗圃工作后,她有了稳定收入,家庭困境得到缓解。这些年,苗圃基地已为周边上百名贫困户提供了灵活便利的就业岗位。
“集体经济项目成功后,我们也要关心帮助创业项目,支持带动更多的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这是汉阳区委书记、区长徐丽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汉阳区委书记、区长徐丽到贫困户家中调研)
年,汉阳区在山坡街召开“春季攻势”推介会,明确帮扶目标,吹响攻坚号角;
年,汉阳区在山坡街召开“秋季会战”现场会,总结帮扶经验,破解难点堵点;
年,汉阳区在山坡街举办“送岗位、送健康、送爱心、送服务、送温暖”大型活动,为贫困群众送去帮扶红利;
年,汉阳区在山坡街召开深化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与江夏区共享工作经验、共商决战大计。
在汉阳区的持续帮扶下,建设村集体开发的苗木林,保福祠村贫困户董仲新的景观林,元丰村贫困户郑孔芸的油茶林等季节性项目相继上马并快速发展,成为带动其他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平台。
在贫困户眼里,春天预示着希望,也意味着收益。随着乡村振兴大门的开启,相信今后的每一天都会成为贫困户翘首以盼的春天。
产业网贴上“爱心签”,仲夏时节蛮有味道
五星村养鸡场合作社负责人许莉萍做梦也没想到,一场封城76天的疫情,让合作社散养的土鸡变成城里人争相追捧的餐桌美味。看着存折不断增加的数字和网上持续飞来的订单,许莉萍哭笑不得,只能求助驻村工作队,希望把订单转移到其他有养殖户的贫困村,因为鸡场剩余的0多只鸡除了生蛋,剩下的还达不到出栏标准,昧良心的钱他们坚决不赚。
在武汉,贺胜桥鸡汤是煨汤届的扛把子,也是一代武汉人味蕾上的记忆。而最靠近贺胜桥的五星村,从一开始就把帮扶项目定性成散养鸡,与贺胜桥建立供应链,实现双赢。“一只散养鸡至少净赚20元。养好了鸡,不愁过不上好日子。”说起养鸡带来的变化,许莉萍喜上眉梢。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汉阳区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了“鸡联网”,客户可以从网上点击查看鸡舍卫生、户外散养、分拣鸡蛋、捕捉宰杀等录播视频,还能直接从平台进行订购。疫情期间,汉阳区发动机关干部“以买代帮、以购代捐”,帮助许莉萍解决了燃眉之急。下沉社区的干部还在小区推广“鸡联网”,“爱心鸡”迅速变身“网红鸡”,成为居民抢购的对象。“这是正宗的散养土鸡,味道好,价格公道,作为汉阳市民,有义务为扶贫事业贡献力量。”在水墨丹青小区,业主丁淑华笑着说。
(五星村养殖场合作社散养的家禽)
武汉是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城市,而夏天最能带给人们来自味蕾的冲击。在产业网的助推下,贺站村的小龙虾、大咀渔业村村的桂鱼、红旗村的荷兰猪,汉阳区帮扶的特色养殖产品畅销武汉各地,有的甚至还未上市就被预订一空。
火热的夏天除了给贫困户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还给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火热的“味道”。每年6月,汉阳区都会组织山坡街留守儿童开展“汉阳研学一日游”,通过参观大禹神话园、张之洞博物馆、九州通中医药产业园和VR大型体验园,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小帮手。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句曾经红及武汉的广告词,在汉阳区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已经在山坡街逐步变成现实。
产业园结出“健康果”,金秋采摘还去山坡
一场新雨后,橘园的野草旺长起来。光华村佰果冠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朝,一边指导工人除草、挖排水沟,一边又急着联系施工队修整入园通道,为即将到来的农家采摘季做准备。
(光华村佰果冠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砂糖橘基地)
“万亩砂糖橘摘掉贫穷帽子,多方迎客点亮致富人生”,这副贴在张朝办公室的对联很亮眼。很多人觉得张朝太狂,竟想流转一万亩果园。但对张朝来说,这只是他定的一个小目标。
年,武大毕业的张朝并没有返回广西老家经营家族水果生意,而是带着培植技术来到光华村,提出打造武汉最大的砂糖橘产业基地的设想。经过论证,驻村第一书记刘汉怀果断将其留下,并协调汉阳区相关部门,从资金、土地流转、基础设施等方面对张朝给予大力支持。
随着项目挂果并有了稳定收益,工作队和村两委引导支持村民把闲置土地“入股”,采取集中管理、股份分红的形式进行流转,贫困户既可以在果园打工赚工资,也可以拿到项目收益分红。“我在果园上班,年收入是3万,我家的2亩地也入股了公司,挂果后每年还有2万元的分红”。在光华村,“入股”成了妇孺皆知的名词。
一边是好项目创收益,一边有好政策来托底。汉阳区和张朝的合作愈发成熟。为进一步增加贫困户收入,工作队在原有电商和实体销售的基础上,开办了“金秋农家采摘节”,每当砂糖橘成熟,就会号召汉阳企业和居民到山坡踏青采摘,既满足了城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通过“消费扶贫”盘活了农村资源。
除了光华村,跃进村的百亩香莲、大咀村的共享菜地、湖岭村的时令水果,也在汉阳区的强势推介下成为市民秋季采摘的首选打卡地。
产业链走出“中国门”,冬日致富有“门道儿”
熟悉江夏区“南八乡”的人都知道,舒安的藠头晶莹如玉、脆嫩无渣、香气浓郁,为历代皇室贡品,其产品远销海外,藠头也成为舒安脱贫致富的支柱性产业。作为回乡创业者,胡先明并没有选择舒安,而是选在了山坡,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做一个鹤立鸡群的创业者。
得知这一消息,红星村工作队立即找到他,帮着忙前忙后张罗办厂事宜,同时给予大量扶贫政策支持,最终“味美呆”酱菜加工厂终于落户红星村,成为汉阳区帮扶的重点产业之一。
(“味美呆”酱菜加工厂)
有了托底的贴心人,胡先明道出了心中的想法。原来,他并不在乎什么“鹤立鸡群”,而是看中了红星村闲置的土地。他说,要做出优质的藠头酱菜,就必须集中种植、集中管理,确保原材料质量。传统的零散收购,藠头品质参差不齐,酱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你安心跑营销,土地流转和集中种植的问题,交给我们工作队。”这是第一书记彭汉红对胡先明的承诺,也是汉阳区对胡先明的承诺。
随后,工作队做通村两委的工作,做通村里群众的工作,想方设法流转出20亩地集中种植藠头。除此之外,汉阳区还帮助工厂进行现代化升级,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引进更专业的包装生产线,提高藠头“颜值”。
用情帮项目,用心做酱菜。在汉阳区和胡先明的共同努力下,“味美呆”藠头酱菜一上市就收获大量好评,并成功引起国外厂商的注意,通过建立起的酱菜直通车,“味美呆”终于走出国门,成为日韩和东南亚民众冬季餐桌上最常见的“中国味”。
“吃水不忘挖井人。”胡先明常说,“对汉阳最好的报答方式就是做好酱菜、扩大销量,带领贫困户走上致富的道路。”
5年来,虽然早已完成了山坡街21个贫困村、户、名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但汉阳区委、区政府以及参与对口帮扶的每一位扶贫人,都始终牢记习总书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嘱托,带领山坡街的乡亲们迈向脱贫致富的新征程!(通讯员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