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珠江情彭乃尚
2022/11/13 来源:不详在云南省曲靖市云贵高原乌蒙山余脉的马雄山上,春夏时节,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在高远的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耀眼,令人流连忘返。
马雄山山顶放置了一个被人称为天下第一大的罗盘,“一水滴三江,一脉隔双盘”是这个山顶的奇异景观。马雄山是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东坡山麓为珠江正源,北坡之水为北盘江之源,西坡之水注入长江水系的金沙江。马雄山东麓山脚岩石下,有个洞口流水潺潺,它,就是地理学家徐霞客和国家水利部认定的珠江之源。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三度探寻珠江源,在马雄山下的“霞客草堂”中提灯苦思冥想,记述《滇游日记》。
珠江,长度虽不及长江、黄河,但是径流量仅次于长江。绵长的珠江,发源磅礴的乌蒙山脉,穿越壮阔的云贵高原,奔流不息,一路向东,流入南海。它像神州大地上一根粗壮而奔流不息的血管,把岭南的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湖南、江西以及香港、澳门紧紧地连在一起。珠江水,像甘甜的乳汁,世世代代哺育着千千万万岭南儿女。在这里,有一种让岭南儿女难于割舍的情,那叫珠江情。
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珠江上游美丽的南盘江蜿蜒而东。在南盘江南岸的右江上游的驮娘江畔,有一个东西狭长的小县,这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的素有“广西西大门”之称的西林县。
说到西林县,几乎很少人知道,但是说到“西林教案”,却无人不知,它是是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事件。“西林教案”又称“马神甫事件”,是法国伙同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之一,西林教案就发生在当时的西林县。
广西西林县位于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春秋战国至秦代属句町国地域,人口只有十五六万,地广人稀,居民百分之九十为壮、苗、瑶、彝、仡佬等少数民族,山地面积占九成以上,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身的山区农业县,由于环境闭塞,二零一九年才摘掉了国家贫困县的帽子。
从二零一六年党中央作出东西部对口扶贫的部署开始,广东省就对珠江上游的广西、贵州、云南以及四川等省区建立了跨越千里的对口帮扶的关系,在资金、人才、技术、劳务输出等方面进行大力的扶持。正是因为东西部对口帮扶的关系,二零二一年秋,我从珠江东岸的深圳市来到了两千四百里外的广西西林县支教,与我同来的还有深圳罗湖区的四位同事,以及深圳市科协派遣的三位银龄专家一共八个人。
我们罗湖区来的五位教师中两位来自中学,三位来自小学,分别在西林县的两所中学、两所小学和教育局工作。五位中有一对是夫妻,男的教美术,女的教英语,他们还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一同前来,把女儿送进了这里的幼儿园,真让人感动。另外三位支教老师中,有两位是二度支教的,一位曾在西林县支教了两年,在教育局工作。还有一位就是我本人,二零二零年九月至二零二一年七月曾在隆林各族自治县支教了一年,今年主动申请到了西林县,原计划是到原单位对口帮扶的西林县最偏远的那佐苗族乡中学的。那佐苗族乡距离县城九十多公里,在大山深处,开车需要翻山越岭走三个小时。后来教育局考虑到那里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不方便,便把我安排到了县城的学校。
支教教师们虽然有的年逾花甲,有的青春依旧,他们正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深圳罗湖人的先锋精神和奋斗文化,正在桂西这片红色的高原热土上书写别样的精彩人生。在教育局工作的支教老师已经在西林县支教两年,此前还在西藏支教过一年,对支教工作有一种特别的情怀。他似乎工作很忙,他跟我们说天天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平时很难见上一面。还有一个老师在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听到这个名字,大家都觉得有点奇怪,其实这是总投资多万元人民币、其中深圳市罗湖区政府帮扶资金多万元、为解决西林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小孩入学而兴建的一所小学。深圳市罗湖区不但帮扶建校资金,还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引入深圳罗湖的先进经验,并每年派教师到学校支教,不断注入罗湖基因,使这所年轻的学校一跃成为西林县的样板学校。由于环境闭塞,工资待遇低,吸引不到优秀的教师来西林任教,西林县的教育发展水平一直在低位徘徊。因此,罗湖区和西林县一直希望支教老师能把深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带给西林的学校,因此,罗湖区每年都会派优秀教师到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支教。在西林民族实验小学支教的老师了解到西林的英语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后,主动为县城几所小学的英语教师上了一节英语示范课,希望西林能学习深圳先进的教学方法。说到这,我突然想到《晏子春秋》中的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西林的水土真不知道是否适合深圳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她的努力,能为西林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深圳理念。西林中学是西林县的龙头老牌学校,但是语文教学比较薄弱。在西林中学支教的老师便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西林中学开发了语文融合阅读课程,还编写了《初中语文融合阅读校本教程》,使全校54个班级都开设了语文阅读课,填补了西林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历史空白。现在,西林中学的语文阅读课程方案还推广到了西林县最偏远的那佐苗族乡中学等。
三位银龄专家中一位来自深圳市宝安区,一位来自广东医科大学,还有一位来自中山市。来自中山市的杨女士本是退休教师,湖南人,她一直有一个支教的愿望,不知道从什么渠道知道深圳市科协的“银龄行动”,九月底才退休,十月份就来到了西林县。说来也真是巧,她与我大学的同学在同一所学校工作,居然还是好朋友。更巧的是同来的银龄专家中钟老师是与我同在深圳却从未谋过面的同县老乡。钟老师已经六十六岁了,是个老党员,曾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听说深圳市招募银龄专家,尽管舍不得两个可爱的小孙子,还是毅然报名参加。他虽然是学数学的,但说话诙谐幽默,充满智慧。在这距离深圳两千四百多里的大山里,居然还能与他们碰到一起,只能怪这个世界太小了。银龄专家中学问最大的是广东医科大学退休的陈教授,陈教授文革时期高中毕业,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大学,还当上了大学的教授,真是了不起。三位专家好不容易退休了,为了支援广西的乡村振兴计划,放弃享受天伦之乐,来到这云贵高原边缘的大山深处,真是令人敬佩。
三位银龄专家分别在西林县民族高级中学和西林三中工作。他们的教学经验很丰富,都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但因为他们只是三个月的短期支教,所以他们主要的任务是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指导青年教师,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不停地听课、评课,有时也亲自上示范课,开展一些研讨活动,甚至被请到其他学校指导,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在西林县三中支教的钟老师特别有意思,他看到有老师外出培训没有老师上课,就主动提出要教一个班的数学课,由于教学方法新鲜,学生很喜欢他的课,他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的。我们都打趣他:“钟老师,学生那么喜欢你,学生不让你回去,你怎么办呢?你舍得你的可爱的孙子吗?”
广西与广东虽然同属岭南地区,但无论地理环境还是民俗,都大不相同。所以,在忙碌了一周以后,我们都喜欢出去走一走。珠江上游的南盘江、红水河、驮娘江,甚至老山前线,都留有我们的足迹。最远的一次,我们还去了乌蒙山大草原,体验了“乌蒙磅礴走泥丸”的那种感觉。或许,三月三、跳坡节、火把节,更会让我们流连忘返。苏东坡被贬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后,便“不辞长作岭南人”,我们会不会也想长作西林人呢?
西林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一年四季满眼都是绿色。西林县城旁边有一条蜿蜒的小河叫做花贡河,一个周末的上午,我觉得有些无聊,便沿着花贡河溯流而上,便到了花贡村。花贡村,听起来挺美的,这个村庄还真配得上这个名字,有点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描绘的味道,青山环绕,河水清澈见底,山上洁白的油茶树花和田里金黄的油菜花争相斗艳,坝地里和高高矮矮的山岗上种满了沙糖桔,一大片一大片的,这个时候正是沙糖桔成熟的季节,黄澄澄的沙糖桔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格外鲜亮,有的树枝还被累累硕果压弯了腰。一座座漂亮的小楼掩映在绿树与金黄色的沙糖桔果丛中。随处可见采摘沙糖桔的村民,满载沙糖桔的三轮摩托(当地人称之为马仔,我猜测与当地从前交通不便靠马匹运输有关)络绎不绝,他们的脸上挂着丰收后的喜悦。一筐筐的沙糖桔正往大货车上装,在村里,我还碰到了来自河北的商家。西林县是砂糖桔之乡,据报道,西林县每年沙糖桔产值18亿元。走到一处果园,我便与果农聊了起来,她告诉我,她家种有一千多棵果树,今年能卖八九万元,有的一年能卖几十万。她热情地让我尝尝她的果甜不甜,我感觉她更主要的心思是想让我分享她劳动的成果与丰收的喜悦。临走时,她听说我是深圳来的,硬要装一袋沙糖桔让我带走。
我在花贡村还看见一个小学,叫做花坝联办小学,门卫告诉我,学校现在只有八十多个学生,九个老师,最多的时候有三百多个学生。门卫慨叹道,现在学校建得漂亮了,学生反而少了,因为很多家长远赴广东、浙江等地打工,把小孩送到了县城的寄宿制学校,造成了许多空巢村办小学,这是广西许多乡村小学的缩影。突然,我在想:广西的百姓去广东打工,又何尝不是为珠江下游的发展做贡献?
悠悠珠江,流逝了千百年;滔滔江水,还将一直向东,千年不息,东西部协作这场跨越山水的帮扶真情也还将延续。同饮珠江水,岭南一家亲,粤滇黔桂之间因珠江而割不断的珠江情,也注定延续千年,万年……